二人转文化的价值取向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剧,世界各国与地区进一步融合成为一个更加紧密的经济实体,经济全球化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中国经济步入全球化,首先我们要面对的就是二人转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整合问题。
经济全球化下的多元文化整合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剧,世界各国与地区进一步融合成为一个更加紧密的经济实体,经济全球化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
中国经济步入全球化,首先我们要面对的就是二人转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整合问题。当今中国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更急需具有相对地域性、民族性的二人转文化探求自身与世界多元文化整合规律,只有掌握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立足于文化的整合,进而全面走向经济全球化,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纵观当下,经济界正积极开发各国文化,特别看重“特色文化”,尤为指向具有鲜明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当下的二人转文化正在积极地与世界多元文化整合,尽情地在国际文化大家庭中展演,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拒绝二人转自身文化的经济化,中国的经济步入国际化的脚步就会放慢。经济之所以要全球化,是因为经济活动要追求效益,经济效益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始推动力。经济全球化就是经济要占有全球市场,获取最大收益。作为民俗文化的二人转文化自身具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其自身被文化性所掩盖的经济性,在经济为主的世界里,开始逐步彰显,二人转文化在文化消费浪潮中开始大胆地承认自己就是文化商品,就是经济消耗品。
二人转文化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商品,其前提就是要和世界多元文化整合。面对经济全球化大趋势,我们要从两方面正确对待二人转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整合。
一是认可、尊重文化多元性。各种文化都在承载和传承着各自民族或群体的集体精神内涵,而这种具有着“个性”的集体精神内涵又决定着各自文化的特质。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我们绝对不能抹杀各种文化的特质,而走向统一化、样板化,应该追求文化的自身个性的存在,也即是尊重文化的多元性。鲁迅先生说过:“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
二是对待各种文化要兼容并包、共同发展。文化是独立的、是相对的。对待各种文化的独立性、相对性,要有兼容态度、共同发展心理,因为差异性的背后隐含着潜在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带有着地域性、民族性的东北二人转文化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其先导作用越来越强。利用好它,可大力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忽略它,却会极力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因而,要以二人转文化的发扬光大促进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以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的腾飞与发展带动二人转文化的发扬光大并不是一句空话。
国民经济下的二人转文化消费
国民经济,其根本目标是宏观调控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趋于平衡,使得社会总供给满足社会总需求。二人转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自身除了具有文化特性外,还具有着消费性,它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品,完全可以成为一种精神消费品。当下二人转文化产业的初步发展让我们,看到二人转文化通过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满足着这个社会的总需要,进而促进着中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人转是东北的,在其骨子里透着东北的“土”味。作为一种地方戏曲样式,二人转以地域性特色彰显着自己。在艺术文化的角度我们只看到了这些,但不乏高瞻远瞩者,在第一届当代二人转学术研讨会上,著名二人转理论家杨朴先生就明确指出:“二人转不应该只是东北的,它还应该是全国的、全世界的,我们肯定能走出去”。如今的二人转利用其文化消费性做到了这一点,走出了东北,甚至走向了世界。随着出身为二人转演员的赵本山、潘长江等喜剧明星的东北小品占领央视春晚,二人转开始进入全国人民的视野。东北小品使全国人民知道了什么是“忽悠”,加之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血脉关系及普通话近年来的推广工作,二人转大量运用的东北方言突破了地域性限制,扫除了意义共享上的障碍,二人转开始走向全国。2004年,唱响北京。东北二人转转进京城,每天上演20多场。2004年,唱响庙堂。东北二人转转进中国评剧大剧院,俗文化走上戏剧舞台;2006年,全国巡演、唱响山东、天津、郑州等。2006年,二人转又一次走出了国门,前往北美六城市进行巡演。北美之行的突破性在于它标志着,二人转在本世纪初期完成了地域性到民族性到世界性的跨越。杨朴先生还曾肯定地指出“我们要预见到二人转的这次火爆,不是作为艺术的火,而是作为文化消费品的火,这都是由我们没有注意到的二人转本身就具有的文化消费性决定的。”如今的二人转文化利用其消费性,在国民经济中充分地体现着经济文化消费行为。如刘老根大舞台立足于辽宁,推向了全东北,走进了北京、上海,红遍了中国,踏足了台湾,触及了世界。这都说明了二人转文化的消费性,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充分利用了民众的精神消费心理和行为,参与者经济行为,构成了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老东北新发展下的二人转文化
今天的东北,行政区划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面积巨大,人口众多。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例较大,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老东北的新发展,主要就是指东北民族地区的大发展。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差,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多。但东北有东北的优势,东北有三大可为行为:一是长吉图发展,二是农工业复兴,三是文化产业运营。长吉图发展已经写入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农工业复兴也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实践,文化产业的运营虽然随着带有东北地域性的文化产业的出现,开始起步,但是还都处于初级阶段。
二人转文化是东北民俗文化中较显著的一种文化情态,其文化产业的开发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东北的整体发展。如果夸张点说来,二人转文化可以说是东北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我们要立足发挥自身优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培养和形成新的增长点。以二人转文化带动旅游业为例,悠久的文化根基、独特的民族风情、鲜活的艺术形式,使得东北地区的旅游发展有了独具的特色。现代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多层次性,追求原生态资源、民俗风情、历史古迹等所谓“非现代”和“原始性”的旅游产品,这在理论上使得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东北地区具有天然优势。辽西有红山文化,吉林有二人转之乡,吉林有萨满文化,通化有高句丽文化,延边有朝鲜族文化,黑龙江有鄂伦春等少数民族文化……这些旅游资源不论已开发的、正开发的、将要开发的,都离不开二人转文化的“主唱”作用。可以这样说,东北旅游的发展,如果我们只注意到东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而没有重视东北文化的巨大价值,我们就失去了一座挖掘不尽的金山。老东北的新发展带来了东北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二人转文化这种“土味”十足的文化情态的文化开发,在东北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定能以“民俗”的身份打破了“庸俗”束缚,成为东北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COPYRIGHT© 铁岭文化产业集团 ALL RIGHT RESERVED. ICP备案: